经验分享:对于喜欢乱扔东西的孩子,这招肯定管用!
“我家娃搞得家里和鬼子进村的现场没啥区别,关键是每天如此!”
“谁说不是呢,孩子玩就玩吧,乱了也无所谓,我已经妥协了,可是我这边刚跟在他屁股后面收拾好,下一秒他又给扔得到处是。你越收拾,他扔得越起劲!”
“都说不吼不叫也能让娃听话,对我家小祖宗完全不管用,现在对我的狮吼功也免疫了,打不得骂不得,照扔不误!这该怎么管?”
相信许多爸妈都被“熊孩子”乱扔东西的坏习惯困扰过。有的爸妈严厉制止,甚至用打骂来惩罚,结果屡禁不止,孩子似乎更叛逆了,用哭闹打滚来对抗父母。
有的爸妈对孩子乱扔东西听之任之,结果孩子扔东西的行为愈演愈烈。在我身边就有过这样的案例:三岁小男孩拿石头砸了另一个小男孩的头,双方家长为此闹到了派出所。
扔东西这样一个司空见惯的行为,如何恰当处理考验着家长的智慧。
怎么管?看这里!
1、“攻击本能”在作祟
弗洛伊德认为,人具有攻击本能。在幼儿这样一个本能为主的生物身上,攻击本能体现的更为明显。扔东西是表达攻击性的一种方式,例如:孩子看到什么都“啪叽”往地上一扔,不管能扔的小玩具,还是易碎的杯子,最后乐呵呵的,一脸满足。
对策:不回应或讲道理
① 不回应,直接拿走,但不能有生气的表情。不然,孩子会故意扔我们心疼的用品,控制我们的情绪。
② 假装游戏。利用孩子的“泛灵心理”,即孩子认为任何事物都是有生命的心里特点,假装成不能被扔的玩具或用品,如杯子。
边哭边说:“你把我摔得好疼,骨头都要裂开了,呜呜呜······”接下来,我们引导孩子放回原来的地方,并告知哪些东西不能扔,小孩子都会配合。
③ 讲道理。对于2岁以上的孩子,基本能听懂道理了,我们完全可以直接说出对他的不满和危害。
但要避免大道理,重点强调扔杯子为什么不能扔,或把尖锐的东西扔到别人身上的后果等。
2、获得控制感
婴儿离开成人便无法存活,因此充满不安全感。获得安全感的一个重要方式,便是获得对自身及环境的控制力。
如:当我们忙于家务或和其他人聊天,把宝宝晾一边,他会感觉到被忽略了。
这时孩子往往通过扔东西获得大人的关注,这种行为在孩子眼里不是淘气,而是引起大人注意的一种发脾气游戏。
对策:及时关注并肯定
先审视自己是否有一段时间没和孩子交流,或者哪些行为引起了孩子的不满。
如果遇到孩子把东西扔向人,可能伤害他人时,则需要家长严厉禁止。要让孩子在内心得到震撼,从而明白,这样是绝对不允许的。
3、情绪宣泄
宝宝不善于处理自己的情绪,当他们感到不好受或者没达到自己的预期时,就会通过生气扔东西表达情绪。
对策:淡定、接纳、解决
这时我们一定要淡定。接纳并告诉孩子:“妈妈知道你很生气,但扔东西发脾气解决不了问题,不只是妈妈,任何人也不会因为你发脾气而满足你。”
然后,帮孩子平复情绪,解决问题。
例如:孩子因为积木摆不好而生气,我们可以说:“妈妈和宝宝一起把积木放上去,好不好?”“看,不生气扔东西,比发脾气解决问题要快哦。以后有情绪,一定要说出来喔。”
4、动作技能发展需要
幼儿的动作技能发展得很快,他们热衷于尝试各种动作,借此发展肢体运动能力。在扔东西的过程中,幼儿逐渐掌握了控制方向、力度等技巧。
国外一项对幼儿父母的调查表明,2—3岁是幼儿扔东西的高峰期,41%的父母为孩子乱扔东西而困扰。而到4岁后,这一比例下降到5%。
在孩子成长过程中,有许多像扔东西这样的“小事”。可孩子的成长,就是许许多多这样的“小事”组成。
面对这些“小事”,家长不必如临大敌,也不可掉以轻心。拥有一颗“平常心”和一个“智慧脑”,方能从容不迫。
新生命到来的时候,除了幸福和高兴,很多新手妈妈们都会遇到奶水不足的困扰。母乳喂养对于新生宝宝来说是最好的食物了,那么怎样缓解奶水不足的问题呢?今天就和小编一起学习一下如何解决奶…
昨天下班回家,在小区外看到这样的一幕:四十多岁的男子对着一位老妇人拳打脚踢,嘴里还恶狠狠地骂着“看我不打死你个老东西!”不知道这名男子和老太太有什么深仇大恨,小区保安拉都拉不开…
在辣椒,茄子,黄秋葵的花盆里套种了小黄豆。也没留意它们。前两天整理菜园,竟然发现黄豆已经结了有豆荚,惊喜在呀。春播的辣椒也结了,昨天摘了几个炒腊肉,辣得很开胃。葡萄也没有疏果…